黃帝

作者﹕胡乃文(中醫師)


中醫故事:黃帝尊師重道

 

 

中醫學上最重要的一本典籍堪稱《黃帝內經》,乃黃帝和他的臣子歧伯討論醫學的書籍,其內容不僅是醫學之道,也提到天、地、人之間的關係,現在所知道的氣象、天文等知識,與《黃帝內經》也有很大的關係。黃帝之所以能成為一位偉大的明君,與其尊師重道的精神息息相關。

 

在中國古代,對於拜師是非常慎重的,可從上古時代黃帝拜廣成子為師的故事中,可見一斑。黃帝是一位很好的治國者,據說他去拜廣成子為師的時候,第一次遭到拒絕,第二次廣成子才收他為徒,究竟是怎麼回事呢?

 

 

上古時代 皇帝拜廣成子為師

 

黃帝做了一段時間的君主之後,聽到崆峒山上有一位修道者,叫做廣成子,他很想去找廣成子學習治國及修身養性之道。雖然他非常重視師道,但是造訪時還是擺了 一點排場:帶了很多的臣子,及各式各樣的禮物。到了崆峒山上,廣成子卻對他說:「你所治理的國家啊,樹不到時間就枯黃落葉了,鳥不到時間就飛走了。」意謂 著:像你這樣的君主,不是什麼好君主。

 

黃帝被廣成子數落一頓後,三個月不理朝政,他在這三個月的過程中,面壁思過,不斷省思廣成子的話,究竟自己做錯什麼事?

 

黃帝在治理國家數十年期間,都不斷在思考:為什麼自己在治理國家的時候,都能教人民該怎麼做,結果自己卻形容憔悴,整個身體都不對勁?於是他決定再進一步拜師,以學習如何治理國家,如何使自己的身心靈都變得很好。

這次他自己一個人上山。古書上說,在山裡頭,有一位叫做赤松子的道人跟他講:你應該這樣子... ...,點明了他該怎麼做一件事。結果他匍伏前進,也就是趴著爬到了廣成子面前。這次廣成子看到黃帝時,說:「我有道,我這個道啊,讓我能夠活到現在 1,200歲」,又說:「得吾道者,上則為皇;失吾道者,下則為士」,也就是「只要照著我這個道來修的話,便可以當君王呀!假如你不能夠照著我這個道來修的話,只能夠當個老百姓吧!」於是廣成子就把他的道傳給了黃帝。因為黃帝懂得尊師重道,所以他才從廣成子那裡學到了道。



廣成子(維基百科)


拜師禮儀古代十分慎重與講究


古時候就十分重視拜師之禮,才能求得明師。但並非送多少禮給老師,而是要真正知道拜師的禮數。孔子講過拜師要「自行束脩以上」,「束脩」就是一個禮,即如何拿這個禮來拜天、拜地、拜老師。

其實從「禮」字便可了解拜師是件十分慎重的事;「禮」字左邊為「示」,即意謂從天上賜予的東西;「豊」則是古代祭祀用的器具,用於事神就叫禮,表達對神明的祭祀、敬意和尊重。在古代,學生須行拜師之禮,老師才肯收之為徒,例如:焚香、沐浴等都是拜師之禮的表現形式。

黃帝拜廣成子為師的時候,所行的拜師之禮便是趴著進去;即對此位老師的道特別尊重,因此方能得道;得道並非依個人的貧賤貴富而定,即使是君王,也得因為是一 位好的學生,廣成子才願傳道。可是現在的人卻把「師父」的「父」字,常寫成「傅」。其實古時候拜師是拜師父,「一日為師,終身為父」,就是要將老師當作自 己的父親一樣;從他這裡所得到的東西,都是最為尊貴的、最好的。所以不論是道家、佛家或儒家,都要行一個拜師的禮,也就是尊師重道的禮。

中國字是非常有意思的,包括像「師」、「道」都有其內涵所在。所謂「尊師重道」,如黃帝拜師如此慎重,即為「尊師」;起初黃帝以非常大的排場去拜師,可是貧 賤富貴對於一個真正有道的師而言並不重要,一個有「道」的師所希望的是真正對他的「道」非常重視,因此黃帝再次去拜師的時候,便匍伏爬著進去,他便知道黃 帝已懂「尊師」之道。「道」字則是「首」放在「辶」字邊。「辶」意指走路、行路,「首」為頭;頭腦裡所能夠想到、悟到的東西,然後就得照著它去做。假如得 以拜一位好的明師,「道」就是依循明師所傳的道去實踐。

謙虛求道 成就一位明君與名醫


因為黃帝根據其師之道而力行,所以他能夠成為一位明君。現代很多的典章制度,包括:醫 藥、舟車船、音樂、文字等都是從黃帝時代而來,其中《黃帝內經》是中醫學上最重要的一本典籍,為黃帝與他的臣子歧伯討論醫學的書籍,歧伯也是黃帝的老師, 歧伯將醫學的道理傳授與黃帝,黃帝就變成名醫,並把所學的道傳給許多人,像雷公、伯高等都追隨黃帝學醫。



《黃帝內經》為中國首次講述經絡存在的醫書,流傳至今,仍為醫家所重視。(圖片提供/台北故宮博物院)


《黃帝內經》裡記載,黃帝常向歧伯請教醫道,歧伯經常表示:你這個問得非常偉大啊!你問得實在是很大很大了!你問得實在是太好了!歧伯提到:「其知 道者,法於陰陽,和於術數」,或是其它很多此類的語言,都是因為黃帝對於該「道」越來越了解,才能夠談論更高層次之道。因此,從《黃帝內經》中可以看到黃 帝跟歧伯一起談論醫學的過程中,有許多很好的見解,所以以後的中醫學就稱之為「歧黃醫學」,「歧」就是歧伯,「黃」就是黃帝。

而《黃帝內經》談到的內容不只是醫學之道,也談到天、地、人之間的關係,並將氣象、地理、人文等都談得十分清楚;例如:書中談到一年有365日,人就有365穴;一 年有12月,人就有12經。由此可知,其實在黃帝那個時候就已經知道人與自然的一些互相對應的關係。而且對於北斗七星對於人面北、面南的時候各是什麼狀 態,以及身體所有的器官,它的面南、面北或面東、面西各是什麼器官,在《黃帝內經》裡都有十分詳盡的描述。

因此黃帝既是明君也是名醫,此乃由於他懂尊師重道之理,他才能夠得到廣成子傳給他的正道,造福社稷。  ——摘編自《新唐人電視台》

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